1. 佛教哲理语录

何谓佛】

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圆满的智慧、究竟的觉悟。智慧、觉悟达到究竟圆满的人,就称之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

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希圣希贤」,希望作圣人、作贤人,而圣贤与富贵、功名、权势是毫无关系的。孔老夫子是个平民,晚年从事於教学的工作,在中国历史上尊称他为「至圣先师」。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被尊称为「佛」,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就是说他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因果变化的道理,这在中国称之为「圣人」,所以圣人与佛的意思是相通的。

【智慧的教育】

佛的教学枢纽,就是「破迷开悟」。觉悟之后,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以智慧作主,因为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圣贤的教育,可说都是智慧的教育。因为智慧开了,自然就离苦得乐。此乐不是富贵之乐,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之乐。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是真乐!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在物质生活上贫困不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竹篓盛饭,以葫芦瓢当茶杯,这样的生活,一般人认为是苦不堪言,颜回却能过得很快乐。所以,离苦得乐不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个大转变。明白这些道理,所谓是「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净心现前就快乐了。

其实,养这个身很容易,身的需要不多,所以有智慧、聪明之人,决不为这个身去造罪业,反而是愈简单的生活愈健康。何以会健康?快乐,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只要遇到自己欢喜的事情,就特别有精神。什麽事情是最欢喜的?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这是最欢喜的。这种欢喜、快乐称为「法喜充满」,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而不是外来的,还能永远保持。何以故?自性觉是无有穷尽的,天天觉悟,年年觉悟,时时觉悟,处处觉悟,当然快乐!外面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是刺激,那种乐是无常的,不能常久保持,所以称为「坏苦」。

「佛」不但对现前清楚、明了,对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也都清楚、明了。他生於富贵是富贵佛,生於贫贱是贫贱佛,富贵、贫贱与他毫不相干。所以,不论是贫贱还是富贵,作佛的快乐是相同的、是平等的,决不是说富贵人快乐多一点,贫穷人快乐少一点。功名、富贵、权势有也好,没有也好,他都能自在随缘的度日。由此可知,唯有佛法能带给一切众生,真实究竟圆满的幸福。诸佛菩萨证得了,证得就是他真的得到了。

诸佛菩萨在哪里?各行各业都有。《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们都觉悟、明白了,所以他们都是佛菩萨。学佛一定要对「佛」的概念清楚、明白,这非常重要。若不清楚、不明白,就是迷信,迷信决定与智慧相违背,为世人所厌弃。

虽然世间人厌弃迷信,可是实际上迷信的人很多。世间人喜欢觉悟、智慧,可是真正觉悟、有智慧的人并不多。这个趋向不只现前如是,过去如此,未来还如是。正因为事实如是,我们才肯定圣贤教育必定能够恢弘广大,普利一切众生,佛法讲是普度一切众生,因为这是众生所希求的。佛法何以不能推广?《大智度论》云「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因为说的人太少了,没有人推行。

什麽样的人才能说、才能推行?智慧开了才行。所以,要想开智慧,希望自己像佛菩萨一样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就必须将障碍智慧的东西舍弃;用最浅显的话来讲,障碍智慧的是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私自利的行为。智慧不开,永远迷在事实真相之中,这是迷惑。人迷惑,必定随顺错误的知见、思想,於是就造业,造业就是错误的行为。由於错误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错误的果报,这个果报称为「六道轮回」。我们今天的处境就在其中,生生世世都沦落在六道里面。

2. 求佛教经典语句,要有哲理的

佛言。

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

识自心源。达佛深理。

悟无为法。内无所得。

外无所求。心不系道。

亦不结业。无念无作。

非修非证。不历诸位。

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

而为沙门。受道法者。

去世资财。乞求取足。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

爱与欲也。 佛言。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何等为十。身三。

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

盗。淫。

口四者。两舌。

恶口。妄言。

绮语。意三者。

嫉。恚。

疑。如是十事。

不顺圣道。名十恶行。

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众过。

而不自悔。顿息其心。

罪来赴身。如水归海。

渐成深广。若人有过。

自解知非。改恶行善。

罪自消灭。如病得汗。

渐有痊损耳。 佛言。

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

汝自禁息。当无镇责。

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

行大仁慈。故致骂佛。

佛默不对。骂止。

问曰。子以礼从人。

其人不纳。礼归子乎。

对曰。归矣。

佛言。今子骂我。

我今不纳。子自持祸。

归子身矣。犹响应声。

影之随形。终无免离。

慎勿为恶。 佛言。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还从己堕。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还坌己身。贤不可毁。

祸必灭己。 佛言。

博闻爱道。道必难会。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言。睹人施道。

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

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饭恶人百。

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

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

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

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

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言。

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

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

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

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

被辱不镇难。 有劫不临难。

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

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

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

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

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

善解方便难。 沙门问佛。

以何因缘。得知宿命。

会其至道。佛言。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

何者最大。佛言。

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

何者最明。佛言。

忍辱多力。不怀恶故。

兼加安健。忍者无恶。

必为人尊。心垢灭尽。

净无瑕秽。是为最明。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

十方所有。无有不见。

无有不闻。得一切智。

可谓明矣。 佛言。

大怀爱欲。不见道者。

譬如澄水。致手搅之。

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

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

故不见道。汝等沙门。

当舍爱欲。爱欲垢尽。

道可见矣。 佛言。

夫见道者。譬如持炬。

入冥室中。其冥即灭。

而明独存。学道见谛。

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

行无行行。言无言言。

修无修修。会者近尔。

迷者远乎。言语道断。

非物所拘。差之毫厘。

失之须臾。 佛言。

观天地。念非常。

观世界。念非常。

观灵觉。即菩提。

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佛言。当今身中四大。

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言。人随情欲。

求于声名。声名显著。

身已故矣。贪世常名。

而不学道。枉功劳形。

譬如烧香。虽人闻香。

香之烬矣。危身之火。

而在其后。 佛言。

财色于人。人之不舍。

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

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

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

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

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

心存甘伏。投泥自溺。

故曰凡夫。透得此门。

出尘罗汉。 佛言。

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

其大无外。赖有一矣。

若使二同。普天之人。

无能为道者矣。 佛言。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

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

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去。吾不用。

天神愈敬。因问道意。

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佛言。夫为道者。

犹木在水。寻流而行。

不触两岸。不为人取。

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

亦不腐败。吾保此木。

决定入海。学道之人。

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

精进无为。吾保此人。

必得道矣。 佛言。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视女色。

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

正心思念。我为沙门。

处于浊世。当如莲华。

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

长者如姊。少者如妹。

稚者如子。生度脱心。

息灭恶念。 佛言。

夫为道者。如被乾草。

火来须避。道人见欲。

必当远之。 佛言。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佛谓之曰。若断其阴。

不如断心。心如功曹。

功曹若止。从者都息。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

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

非色亦非行。佛言。

此偈是迦叶佛说。 佛言。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言。夫为道者。

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

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

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

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

精进勇锐。不畏前境。

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

3. 佛教经典语录带哲理的在哪里能找到

佛教的故事,有哲理的东西:

《百喻经》很好,还有《佛教哲理故事》《佛教哲理名言》》《佛陀圣典》《佛教格言》《佛教圣众因缘集》《佛陀本生故事》《释迦牟尼佛传》《佛陀十大弟子传》《百业经》《五灯会元》《净土圣贤录》《莲宗十三祖略传》《高僧传》《神僧传》《善导大师传》《道绰法师传》《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轮回故事》《人生故事》《念佛感应录》《观世音菩萨感应颂》《地藏菩萨感应录》《金刚经感应灵》《善女人往生传》《莲池海会》《现代往生录》《近代往生录》《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等等.

祝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4. 佛经的哲理句子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5. 佛经的哲理句子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6. 有没有一本书里集录了很多佛家经典语句 哲理语句

如果想找佛家经典,可以上网上去搜索,也可以看各种佛经的小故事,视频,其中《不可说:佛家经典禅语录》挺不错;

还有《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的基础虽然是军校,但是却很有哲理,强化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很不错;

还有《生存法则》,这可不是网络上的小说,而是英国皇家必备书,用书,教你如何在各种环境中学会生存,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其中的经典语句更是数不胜数;

《狼图腾》《哲理性书籍–智慧书》我也觉得非常不错,都可以大概阅览,参考一下。

就这样,只这样

7. 佛经名言

你好!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最经典的佛经。

佛经·哲理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 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

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十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

8. 关于佛家的经典语录大全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十大经典佛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